央广网上海2月23日消息(记者冯丽)75岁的合庆镇村民奚德明从小生活在合庆老街上。听说这里要改造了,奚德明笑得合不拢嘴。在上海张江工作的冯先生作为第一批住户入住了保障性租赁社区,聊起新家他竖起了大拇指……
奚德明和冯先生都生活工作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前者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后者是为梦想来上海打拼的“追梦者”,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希望:让家更幸福!
浦东新区牢记“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的嘱托,蛇年一开工就马不停蹄吹响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样板间”的集结号,聚焦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启动99项重大民生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648亿元,用真金白银筑起“民生高地”,让引领区的万家灯火更有温度。
希望能早点住进新房子
合庆老集镇的房子房龄较长,大多是砖木结构,居住拥挤。其他基础设施也较差,一到下雨天,小弄堂里到处都是积水,电线全部接在外面,安全隐患大。“现在城中村改造终于要来了,村民都希望能早点住进新房子里,早点过上现代化的幸福生活。”奚德明笑着说。

奚德明老人居住的合庆镇中心街已经纳入合庆老集镇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范围,即将启动改造。
该项目于去年经市政府批准认定为“城中村”改造项目,项目总面积约1600亩,涉及庆丰村、庆星村、红星村、跃进村、勤益村、合庆居委、庆华居委共7个村居,居民约1500余产。
随着合庆老集镇南社区、航头航南社区航东鹤鸣两个“城中村”启动整体改造,本轮累计启动“城中村”达到8个,浦东新区本次开工的城市更新项目累计达到10项,总投资约238亿元。
我对这个“家”很满意
来上海打拼的“追梦人”,大多有个心愿,那就是“在大上海有个家”。
“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对于外地来沪工作者,是温暖更是“刚需”。如何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浦东新区通过多渠道多主体方式筹措房源,逐步形成“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切实保障百姓安居、宜居、乐居。
在张江工作的冯先生说,“张江纳仕社区雅集”是一个比较多样化、现代化的社区。从看房到入住,整个流程非常便利。社区商业配备了便利店、咖啡餐饮、休闲娱乐各类店铺,20分钟可达大型商业综合体。
在张江科学城,像冯先生这样的青年人非常多,对保障性租赁社区的需求较大。记者了解到,本次浦东开工的北蔡楔形绿地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位于北蔡镇环业南路,项目重点瞄准张江科学城产业特色,为不同年龄段提供各类高品质租赁住房,同时也支持浦东及张江科学城北蔡产业社区的高精尖人才安家、乐业、圆梦。
家门口的交通出行越来越便利
交通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深刻践行。“我家门口就有地铁站”是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早高峰出行的莫大底气。

康桥镇沔青村党总支书记凤强工作生活在川周公路沿线。在他看来,川周公路是横沔古镇和沔青公园迎接游客、对外联通的门户。
“以前老路狭窄、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每逢梅雨季,我都要穿着雨靴在村里巡逻,生怕有老人小孩滑倒。”听说川周公路即将开工,凤强很开心。
“最近村民最热烈的话题就是道路要宽了,生态要好了,古镇也要建起来了,大家出行、游玩、停车都将更加方便。”凤强说。

随着今年重大市政交通项目的启动和加快推进,浦东骨干路网体系不断完善,主要包括市政道路建设和轨道交通项目前期腾地,突出提升居民出行效率及浦东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枢纽作用。其中,轨道交通19号线、20号线东延伸项目将衔接主城区与新兴组团,惠及沿线居民,推动区域资源流动。“家门口的快车道”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出行越来越方便了。
更让市民开心的是,除了骨干路网,15条地铁线、343公里轨道串联起160个站点。地铁站百米内配有公交站,实现“出地铁就上车”的零距离换乘,让市民告别“最后一公里”的步行焦虑。
记者从浦东新区了解到,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建成后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亿人次。沪通铁路二期通车将实现浦东干线铁路零的突破,全方位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上海浦东蛇年开工就聚焦重大民生项目,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聚焦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更好满足广大市民对“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好交通、好生态”的期待,打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宜学、宜养的幸福生活。